别让网络烂梗“梗”住青少年成长

发表时间:2025-06-16 10:45

别让网络烂梗“梗”住青少年成长

——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黑话烂梗现象透视


“我勒个豆”“鸡你太美”…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一些在网络平台、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语言,不知不觉中已渗透进校园。
当语言文字加上网络“密码”,背后是代际沟通的裂缝还是“Z世代”的社交新法则?青少年学生频繁使用语义模糊甚至包含低俗、恶意的网络黑话烂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该如何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?的确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成长话题。

课堂频现“玩梗”,黑话烂梗正在围猎青少年

湖南某小学一位二年级班主任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。一次,她让学生回答问题,学生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,并说了一句“我红温了”(崩溃了),引得班上其他同学大笑起来,“课堂节奏一下就被打乱了。我更担心讲的知识孩子们没有记住,光记住这个‘梗’了”。
有教师观察到,一开始个别词在班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使用,但慢慢地大家觉得好玩,讲某些话和梗的学生就多了。
何为黑话烂梗?“中小学生使用的网络黑话往往来源于游戏、动漫、网红、直播等亚文化,通常更具新颖性和时尚性。”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主任邹煜说,“烂梗则通常指那些由于过度使用而显得乏味的、没有内涵和品位的网络表达方式。”

不会“好好说话”,影响的是孩子的价值观

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当网络黑话烂梗从屏幕涌入课堂,从“弹幕”迁移到作业本,一场关于语言文字的阵地博弈也就此拉开。
“青少年学生使用黑话烂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姜朝晖认为,青少年正处于身份认同的关键阶段,他们学习能力强,对新事物充满好奇,容易受到同伴和网络的影响,模仿行为和语言。
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李玮分析,网络语言总体上缺乏规范性,因其不规范、新奇怪诞,才夺人眼球,孩子们也是在标新立异中获得使用的快感、获取网络流量,以及圈层的身份认同。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今年2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,69%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青少年“好好说话”。在网络烂梗泛滥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,52.5%的受访者认为会出现词汇乱用,31.4%的受访者认为有些网络烂梗低俗无意义,影响青少年正确“三观”的养成。
在邹煜看来,那些歪曲音、形、义的黑话烂梗实际上弱化了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,成为“文字失语”的一种表现。比如,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,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词,容易造成表达体系受限,难以形成规范的书面化表达。
“由于对不规范用语缺乏判断和辨别力,一些学生会习以为常地认同错误的语言规范,这会影响语言的严谨性。长期不加辨别地使用不规范语言,也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能力。”李玮说。
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武杰看来,过度依赖黑话烂梗表达,可能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学、经典文本的兴趣降低,难以欣赏和运用更具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。“例如,在古诗文学习中,习惯了‘绝绝子’表达的学生,可能难以理解‘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’的意境美。”
不仅如此,姜朝晖认为,过多地使用黑话烂梗可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、社会认同等产生一定影响,“比如暴力色彩、审丑倾向的流行语言,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,甚至诱发校园欺凌、语言暴力等行为。部分学生也可能因害怕被孤立,形成社交压力而被迫用‘梗’”。

校家社发力,打好“语言保卫战”

“对于涉及人身攻击、贬义低俗等网络黑话烂梗,无论是家长、教师,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应引起足够重视。”邹煜说。
2024年10月,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“清朗·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”专项行动,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、首页首屏、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、不文明现象,重点整治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梗,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。今年1月,教育部、国家语委、中央网信办印发的《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》要求,规范网络空间、数字空间的语言生态,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,守住网络安全底线。
随着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年轻,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,为网络平台装上“语言净化器”显得格外重要。
“社会与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协同治理。”邹煜建议,可以在网络平台增加非规范语言文字过滤功能。
在武杰看来,网络平台应优化自动推荐内容,避免向中小学生推荐含有大量网络黑话烂梗的内容,而要根据用户的年龄、兴趣等因素,精准推送积极健康、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。
在日常的各科教学和生活中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汪磊建议,学校、教师和家长要从语言美、语言得体性的角度积极地加以引导。
“相关的传播平台应真正承担起有效监管的社会责任,不能为人气、为流量、为资本而放任乃至纵容。”汪磊说,“网信等政府管理部门更应与时俱进,联合业界、学界,探寻多模态的监管手段,针对网游、直播、弹幕、短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,内外联动、多管齐下、精准施策,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。”


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6月13日01版,标题《别让网络烂梗“梗”住青少年成长——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黑话烂梗现象透视

本文作者|中国教育报记者郭馨泽 王强

图片设计|李下惠

责任编辑|贾文艺

师培计划
推荐文章
近期,我刊接到读者举报,反映有人冒充本杂志编辑,利用网络、邮箱、电话和微信等形式,在我刊文章刊发并被知网收录后,非法与作者联系并核对相关信息,或非法以协作单位名义组织稿件,收取费用,承诺发稿件录用通知,并刊登稿件。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刊利益和声誉。对此,本刊郑重声明:1.本刊唯一官网:https://www.zxxbzr.cn/。2.本刊微信公众号为“中小学班主任”,公众号征文邮箱:zx...
2025年《中小学班主任》杂志征订开始啦!《中小学班主任》杂志由上海世纪出版(集团)有限公司主管,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,201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,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。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ISSN 2096-3742,国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:CN 31-2141/G4。本刊为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、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、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、...
志愿填报常见问题,看这些→
6月,中国德育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,有哪些最新的资讯、政策与我们息息相关,一起来关注
6月23日,教育部在广州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华南片区调研座谈会。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。会议指出,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全面实施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、三年行动计划重要部署,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、坚实基础、战略支撑,深刻认识教育在...
在毕业致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王石川核心观点:■ 坚守初心不是口号,需要恒心来点燃、行动来擦亮,而这既关乎人生选择,也关乎行动自觉■ 无论坚持长期主义,还是做笃行的自己,都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,即积跬步、至千里,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又到一年高校毕业季。连日来,全国多地高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,在满满的仪式感中,温情送别毕业生,护航学子奔赴山海。其中,校领导们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深受欢迎,备受关注。纵观各高...
从今天起各地2025高考成绩开始陆续公布上海市将于今天(6月23日)14时开放成绩查询系统各地的具体出分时间如下
别让网络烂梗“梗”住青少年成长——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黑话烂梗现象透视“我勒个豆”“鸡你太美”…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一些在网络平台、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语言,不知不觉中已渗透进校园。当语言文字加上网络“密码”,背后是代际沟通的裂缝还是“Z世代”的社交新法则?青少年学生频繁使用语义模糊甚至包含低俗、恶意的网络黑话烂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该如何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?
《中小学班主任》杂志创刊于2017年2月,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省级刊物。《中小学班主任》旨在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学术指导,促进专业发展,是全国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展示专业智慧和工作成果的平台。本刊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教育部特聘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陈萍教授担任主编,江苏省教育学特级教师、教授级高级教师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辜伟节教授...
伴随着终考铃声响起,2025年全国高考正式落幕。当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,卸下备考的压力,一段求学生涯也画上了句点。

《中小学班主任》杂志由上海世纪出版(集团)有限公司主管,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,2017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,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。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-374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-2141/G4

QQ交流群:436230164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手机号码:18951711147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电话:83208365转857
出版社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号景路159弄A座8楼
编辑部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云南路20号鸿德大厦302室


联系方式
 
 
 
 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客服热线:025-83205328 转808
客服热线:025-83208365 转807
官方网站:https://www.zxxbzr.cn/(本刊唯一投稿渠道)